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动态  >  正文

阳明学院∣学院动态:我院首届阳明文化节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5-07-15     点击数量:

阳明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历经 500 余年的岁 月洗礼,阳明心学始终绵延不绝,其“致良知”“知行合一”“万物一体”等心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文化史、教育史上都有着重要影响。绍兴是阳明先生成长、悟道的重要之地,从会稽山的山水灵秀,到阳明洞天的悟道遗迹,再到遍布城乡的讲学足迹,无不彰显着这片土地与阳明心学的深厚渊源。为更好地传承弘扬阳明文化,践行并丰富“知行合一”育人理念。2025年5月-6月,我院举行“知行合一·学行相促”阳明文化节系列活动,在校园内掀起了一股弘扬阳明文化热潮。

1F06D

16B2E

系列讲座:探寻阳明学的智慧源流

“阳明文化系列讲座” 邀请阳明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师生们带来了阳明文化知识盛宴。

5月14日下午,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副院长钱明教授作题为“水域 —— 阳明学传播的主要载体”专题讲座。钱教授指出,阳明学的思想精髓,正是依托于大运河、钱塘江、赣江等纵横交错的水系网络,形成了跨越地域、贯通南北的传播脉络。它们将 “致良知”“知行合一” 的智慧,从绍兴的阳明洞天输送至潮州的平民教育,从江右的宗族社会浸润到朝鲜半岛的思想启蒙,甚至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播日本,塑造了东亚文明的共同精神图景。钱教授的精彩讲演为师生们勾勒出一幅阳明学传播的动人画卷,让现场师生领略了阳明学的独特魅力。

6月4日下午,我校党委委员、阳明学院理事长汪柏江教授作题为“千古圣人王阳明”的专题讲座。讲座全面介绍王阳明的生平事迹、思想体系及其历史地位,深入剖析其成长历程中的关键节点、学术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其 “致良知”“知行合一” 等核心理念的深刻内涵,结合历史背景与实际案例,生动展现千古圣人王阳明的魅力与价值,为听众呈现一个立体、丰满的王阳明形象,加深对阳明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专家们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带领大家深入解读阳明心学的内涵,剖析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应用,让师生对阳明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系统的认识,在思想的碰撞中启迪智慧,感受阳明文化穿越时空的魅力。


青春传习:薪火相传,知行致远

“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2024年4月,学校成立阳明文化“传习班”,让青年学子近距离感悟阳明文化的精髓,从“心即理”的哲学智慧中汲取力量,在“事上磨炼”的实践精神中锤炼品格,它宛如一座文化灯塔,照亮学子们探寻阳明文化的道路。

5月9日下午,阳明文化“传习班”第一期结业典礼暨第二期开班仪式在阳明楼105隆重举行。赵杰副院长肯定阳明文化“传习班”一年来取得的显著成效,对第二期“传习班”开启新征程提出要深挖文化根脉、注重实践转化、勇于创新表达三方面的期望。活动在师生们齐颂阳明先生《咏良知四首示诸生》中落下帷幕。

15925

研学之旅:重走阳明路,体悟圣贤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阳明文化研学游带领同学们走出校园,踏上了追寻阳明先生足迹的征程。在阳明洞天、阳明故里、若耶溪旁、姚江之畔、云门寺中、会稽山上、中天阁处…… 师生实地感受王阳明先生的生活讲学场景。以“现场教学”的方式,重构历史场景,解析心学奥义,使大家在感受王阳明传奇人生的同时,体悟“事上磨炼”的实践哲学。

学生研学感悟:

毛嘉琪(24早教2班)于余姚中天阁

“身临讲学庭院,仿佛听见王阳明激昂讲学声,感受其对学子的殷切期望。”

叶晨洁(24学前1班)观天中阁有感

“遥想明代学子围坐聆听‘致良知’之景,顿悟文化传承非单向灌输,而是历史的延续。”

李思琦(23早教1班,传习班成员)

“传承‘知行合一’,需熟读经典更需践行于生活——以初心探真理,以行动应时代。

同学们表示,研学游是十分难得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对阳明先生的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是书本知识无法给予的。

26D83

文化宣讲:传递阳明薪火,绽放青春光芒

组建阳明文化宣讲团,深入各分院班级,以生动通俗的方式向同学传递阳明文化知识。宣讲内容涵盖王阳明生平事迹、心学核心观点、历史典故与现实启示,有效激发同学们对阳明文化的兴趣,在校园营造“人人学阳明、传阳明”的氛围。青年宣讲员成为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推动阳明文化焕发新活力。

1E0D1

笔墨阳明:书写文化传承,绘就心灵感悟

王阳明不仅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和教育家,其书法艺术也有颇高的造诣。徐渭有言:“古人论右军以书掩其人,新建(阳明)先生乃不然,以人掩其书,观其墨迹,非不翩翩然凤翥而龙蟠也,使其人少亚于书,则书已传矣。”

6月6日下午,“笔墨阳明”王阳明书法创作活动拉开帷幕。活动现场,同学们或临摹阳明书法真迹,或以阳明心学精句为题材创作书法作品,卡纸、镜框、折扇、书签等创作载体琳琅满目,百余幅作品寄托着当代大学生对阳明先生的崇敬,也表明了阳明故乡大学生们传承好阳明文化的决心。这场艺术创作活动,不仅是对阳明文化的创意表达,更是同学们将内心对阳明精神的感悟通过笔墨展现出来的过程,实现了艺术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1FECF

原创音乐舞台剧《此心光明》汇报演出:以艺术之力传承阳明心学

6月11日下午,由我院师生共创共演,历时三年打磨的原创音乐舞台剧《此心光明》在文化中心洵美礼堂举行首次全剧幕汇报演出。绍兴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等单位部门相关领导,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绍兴市王阳明研究会、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等机构代表,以及在绍高校师生、阳明心学爱好者等500余人观看了演出。《此心光明》以嘉靖年间阳明先生居越讲学的历史为蓝本,融合音乐剧、话剧、群舞、朗诵等多元艺术形式,再现“天泉证道”“南镇观花”等心学经典场景。该剧以青春视角和艺术创新赋能传统文化传播,是探索“艺术+思政”育人、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

越赣联动:共同探讨阳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6月26日上午,赣州市知联会王石水会长率队一行7人莅临我校,专题调研阳明文化传承与实践工作。绍兴市王阳明研究会、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相关负责人,我校及阳明学院领导班子成员,部分专业教师代表出席调研座谈会。  

14464

座谈交流中,赵杰副院长系统阐释我校阳明文化"研学演行"四位一体育人模式,重点介绍原创音乐舞台剧《此心光明》全剧幕汇报演出成果,生动展现"以艺术活化经典、以实践体悟心学"的育人特色。绍兴市文化产业公司董事长李骏详实介绍阳明故里文化遗址保护利用规划,解析历史遗存与现代展陈的融合路径;绍兴市王阳明研究会会长张校军回顾绍兴推动阳明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分享学术研究与社会普及的实践经验。王石水会长深度介绍赣州在阳明文化遗址保护、学术研究创新及活化利用等方面的特色做法,并就深化越赣两地文化联动提出期盼。

作为阳明文化重要传承地,绍兴与赣州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遗存与文化资源。此次两地围绕阳明文化保护传承的深度对话,不仅搭建起学术互鉴、经验共享的合作平台,更以"文化共鸣、发展共赢"的共识,为推动阳明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14499

阳明文化节以“知行合一·学行相促”为内核,构建了一场兼具学术深度与青春活力的文化传承实践。这场文化节的深层价值,在于突破了传统文化传承的静态模式,既通过专家引领筑牢学术根基,又借助青春力量实现创造性转化——当学前早教专业学生将阳明教育理念融入教学实践,当书法专业学生以笔墨重构心学意象,阳明文化已从典籍走进生活,成为滋养当代青年人格成长的精神活水,为职业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育人提供了鲜活范本。学院将以此次文化节为契机,持续深入开展阳明文化的研究与实践,让阳明文化在新时代的校园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激励着莘莘学子在 “知行合一” 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以阳明精神照亮青春奋进之路。